管理·创业·选择
今天这几个题目很大,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的,但我还是要提我的一点看法。涉及到严肃话题的时候,我从来不喜欢说虚的东西,尤其在面试和写博客的时候。人获取知识和经验无非来自于个人实践中的心得感受和其他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二次发掘,对于应届大学生来说,个人实践相对有限,个人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往往建立于他人的基础之上,而这两者之间的沟壑还需要学生向工作人的转变中慢慢填平,而这个时候我们也往往面对社会体系对于就学术体系的强大冲击,观点是非难辨,知识稂莠不齐。很多成功地度过这个过程的人往往需要放弃很多无法估价的东西,包括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变化,身在庐山中,不知真面目。我仅希望能记下一些思路上的冲击和火花,以便更为清晰地理顺自己的思路和合评估自己的取向,为以后展提供一点资料吧。
什么是管理?
根据我十分推崇的右半脑——左半脑——右半脑的沟通顺序,先挑今天比较有感触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来探讨一下:
1 踢皮球的问题
在大型的企业结构中,一个很常见的管理难题就是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难题。在强大全面的规章制度和清晰的职责划分下,蝴蝶效应的报告提交到了CEO手中:俄罗斯一座矿山的爆炸导致了06财年的大幅亏损。或者更简单一个例子,销售反映供应链太慢影响交货;供应链说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说财务支持不够;财务说销售无力导致预算必须削减,面对这样的报告和这样的怪圈,CEO不知有何感想。
2 授权适当的问题
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领导犯下的严重错误,但是事实上武侯已经预料到了可能的风险,并做出了包括王平在内的一系列风险控制,但依然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又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授权才是合适的方式?怎样的上下级关系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做好每一件事?
看过上面这两个问题,先不要继续往下读,花1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如果面临这样的状况,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或原则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先纵观一下现实的商业世界,还没有谁敢说自己能够100%解决以上的两个问题,总是以一种各种各样的方法巧妙地避开主要矛盾,掩饰掉或者忽略掉。确实,短命的 CEO并没有足够的激励去根除这样的难题,实干的创业家也受限于内外界的压力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出充分优化的决定,有志的学者也限于自身条件、多学科知识和资源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能力提出好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充分检验。这一切导致了管理学科的发展看似繁荣,实则漏洞无数,也预示取经之路漫漫。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但分析问题的框架、最核心的行为原则很有限,这些行为准则高度凝炼地对我们的行为作出一般性的持续指导,着这样理论和准则的得出,离不开繁复的数学推导和丰富的实践检验,我如果想在管理理论上有所突破,还是在好好学了博弈论后再说吧,至少比一堆的”经典著作“要更底层、基础,比花里胡哨的管理文章要更为务实、接近事物的本质(所有的科学都是如此,越是基础,越是正确;越是表面,越容易产生错误的假象)。
创业的样子
今天受于部长唆使,6点半起床开始干活,帮一个创业的师兄打了点小杂,算是感性体验了一些创业的概念,收获很丰富,还有对培训咨询和管理的重新思考,对人生职业规划的再次反省,对“人脉”的一些有趣理解。
创业确实是件苦差事,冯师兄培训咨询业奋斗近10年,生活有足够的档次,气度也是相当不凡,依然需要辛苦操劳,用心人事,时刻保持两个大脑双核运转(虽然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但明显质和量都远远不在一个档次上),确实很累,我能够看到创业者、销售、市场、咨询所共同面临的巨大心理生理压力,有十足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却对结果完全不可控制,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像思科的师兄一样,爱上这样的生活还是像华为的师兄一样,退出这样的残酷世界。简而言之,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就好比10年前我也不可能预料到我的个人价值观的如此巨变。
而个人对咨询价值的理解,实际上不在于冯总的忽悠神功,而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合格的咨询师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能够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给其他行业带来价值,即Take advantages from changes 。这种价值来源于对时间和知识的深刻理解,核心竞争力在于超越一般人的理性逻辑思维模式和快速学习素养。第二点是合格的咨询师倾向于运用个人和组织的丰富经验帮助客户解决实际的问题,结果导向、目标明确、绩效可评。绝非简单一个报告就能给打发的。
人脉这个问题再度变得很有意思,是因为以前确实没有条件让我来考虑这个问题,脑海中仅存的概念还是一本未知名的书上提到的关于强弱关系纽带的理论和新近看到的蜘蛛网的理论。理论的贫乏并为阻止我对于问题本质的思考:)在我在DC的实习中,明显感到个人的价值更多地来自于外在的评价比如职位而非内在因素,看来工作上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朋友的关系和价值更多体现在个人价值观、喜好、素质和能力及其他内在因素。这两者的本质差别直接导致了一个天条:请把工作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分开。这里只是我开始对这个概念开始关心的一个信号,以后会有更多的想法,这里不再赘述。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寒冷的北京冬天,在车上和张mm聊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在饭桌上听创业师兄充满快乐的生活写意,在教工活动中心和热情的学弟学妹们一起 happy,在 KTV中和旧友们一起歌唱怀念(依然脱离不了扯淡主题,汗!),吃上了好久不见梁mm的offer dinner。一个念头自然地涌上心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摈弃常规的观念,从可持续增值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发展,个人想要在有生之年创造更多地价值,依靠的是不断地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只不过过程上存在速度和方向的差异。人生就像一道选择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选项会越来越少,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只能定一些确定的目标作为关键的点来控制自己的命运。
近期三个目标:英语;博弈论;领导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