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30

2006年第一场雪,第一个offer

凯捷二面中的海龟mm

  先记一下流水账,星期一的凯捷二面碰到了好多海龟mm,打探之下,原来如今真是海龟也不好卖了,套一句老话,在中国,还是“我的地盘听我的!”。小组讨论是全中文的,面对清华北大的ggjj小硕小本,我再次成功把大家都忽悠了——这也未必是好事,有个兄弟一个对于案例细节的重要建议在我的带领下被其他人集体忽略,少数派报告被扼杀在摇篮里,后来面试官说你们怎么连题都没仔细读阿,其实当时大家一顿暴汗,那几个抗生素消食片抗抑郁症药的单词实在是不认识,最后误打误撞,居然惊险过关,颇为侥幸,不过看来凯捷也是用不到英语的主啊。

补电影

   随后的几天颇是无聊,想着还有几个面试的安排,却没有什么动力去努力准备——确实没啥可准备的,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我还是相当低效的。于是多看了几部电影,补了下课,想起上次看电影还是半年前的事了吧。旧片《罪恶都市》,新片《墨攻》,很久不看电影,突然间在忙碌的工作中增添一点人文气氛,很是有趣。很是佩服对于前者对于气氛(换成时尚的词就是体验)的把握;很是喜欢后者带给人思考的感觉,这种启发性的思考引导应该是近些年来国产大片极度匮乏的,紧紧停留在视觉、听觉盛宴的层次上,压根不想往更高层次努力。这也难怪,周鸿炜当年在雅虎中国迎接杨致远的时候只是将老大带到中国的网吧中去看看都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就贴切地诠释了什么叫“中国特色”。所以说不管舆论对墨攻评价如何,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另外宏大的场景和酷酷的刘哥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应该算是部好片。

HP的offer

  昨天下午正兴高采烈下了《伤城》来看,连给offer的电话都差点没听到,还好hrjj相当负责地再次来电,我终于迎接到了2006年第一个offer,应该也是最后一个:惠普TSG部门销售。
  心情很激动,毕竟有人要了,马斯洛第一二层次的需求满足了,好歹给的钱还凑合,比一帮子趁火打劫靠廉价应届生发家的强盗公司要好,但hp的口碑并不甚好,这次的offer letter 也没有给出很实际的东西出来,到时候公司想怎么玩都可以,谁叫咱是鱼肉呢?不过挂着500强的名头,应该不会太出格,毕竟老板出的笑话已经够大了。
  offer的期限是1月4日,实际上是难以抗拒的,毕竟我目前还没有offer阿,现在同时还在跟进的几家公司待遇差别不大,优劣势都很明显,在待遇、工作环境、从事行业、出国机会、对个人职业的发展、能力提升、人脉积攒上各有所长,本来可以基于不同的加权精确的数学公式算出一个最优的结果,但是毕竟这是真实而残酷的生活而非陈mm的精巧模型,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
  同时,心理上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感觉自己高了一截,一天前我给你谈找工作的经验,人生的感悟你完全可以当我再放屁;现在我拿到名企offer把昨天的话再重复一遍我的话就是金玉良言你就该做笔记了。这也是我用这个博客记录很多东西的缘由,很多人、很多事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成功;很多人、很多事失败了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一帮专家学者先是拍脑瓜想出个观点,再从荒芜的信息池中提炼和该观点相匹配的论据去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不管什么观点,总可以找到几个合适的例子去套,再烂的理论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环下也是熠熠生辉。我希望我的这些朴实的感悟能标出一条正确的轨迹,他们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直接原因,但确实是原始真实的生活素材,这里面包含我强烈的主观感受,同时我也毫不掩饰地表达着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希望在这个结果导向的时代,能拨开假象的云雾,保持着追求真理的方向不动摇。

展望

  2006的第一场雪在这个预示结束的日子里悄然落下,预示着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一年即将到来了。挑战和希望都要靠自己去寻找,找不到挑战无异于等死,找不到希望难免彷徨。人生的第二个十字路口就在我们的眼前,我祝愿并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们都能尽快找到合适的位置,早日实现第5层次的需求,毕竟,这是一个我们中流击水的时代了。

阅读全文...

2006-12-25

舞剧·滑雪·圣诞

舞剧《一把酸枣》

  托于部长的福,星期一有幸看了一出舞剧《一把酸枣》,还差点抢了薄部长的位置(汗!),以前从未对于舞剧有过任何研究,最近的一场舞台表演还是十一在云南看的民族剧《丽水金沙》,表演很不错,无论从各个指标来看在我这个外行的眼中都十分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当属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层次感,毕竟是最高重量级的领导在看了,应该代表了中国当代舞剧的最高水平。说到底我还是没什么艺术细胞,除了由电影版歌剧魅影激发的一点对于外国歌剧的兴趣,对其他形式的艺术表现总是缺乏心灵上的共鸣,看了pearl在伦敦听歌剧的感受,深感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多熏陶熏陶……毕竟艺术这玩意儿,可以不会,但不能不懂啊。

刺激的滑雪

  前些日子有些朋友去滑雪了,没有来得及交流这次就直接上了,还把时间记错了,起了两天大早……创了大学生涯的奇迹。今天一天的滑雪波澜不惊,三点感受:

对于户外运动的重新定义

  以前穷乡僻壤,没见过啥世面,从小不会游泳,没有接触过轮滑,对于极限运动的认识仅限于媒体,环境的因素使得我只把滑雪、攀岩、探险等运动当作外国阔佬吃多了没事干的消遣,特别是有帮外国老头打高尔夫穿的上千块的T恤衫远观毕类抹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此番滑雪,令我深刻感受到这项运动真是一项好运动,就看什么时候能到我整架直升机找个雪山山腰把自己扔下来滑下山去那种境界了(构思……构思……仅仅是构思)。

自我认知

  知易行难,这话一点都不错,特别对于我这种天生缺乏平衡锻炼的人来说,滑雪这样的运动实在是对个人的挑战。前面是未知的雪地,心中想到的是各种技术要领,大脑不断地强化指令给身体的各个部分,僵硬的四肢笨拙而费力地执行中枢神经的命令,还往往执行力很差。途中的很多紧急情况通过感觉器官传达给大脑,飞快的处理之后大脑将简短的指令又传达给身体,周而复始,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明显感到不够用了(双核该多好),腿部的力量不当直接导致N个摔跤,虽然不断给自己打气并坚持到了最后,还是没能学会平行转弯(我真不是天才啊!汗!)看来以后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当然需要滑雪的机会也很多:)

商业模式!

  滑雪场景色不错,不经意间居然发现是4A级景区,北倚古长城,面靠青龙峡,相当不错的地方。滑雪一天,午餐实在不敢恭维,坐落在雪场旁边的餐馆很是没有感觉,标榜着特色菜的炖鱼实在难以下咽,知道多说无益,便和店老板扯起了生意的事情(此处隐去数千字),再加上一天的雪场管理见闻,得出几个结论:

  IT信息化实在太差,效率低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力太便宜了?7个小时开放时间、日流量几百人的滑雪场,从入场到手续完毕居然得花半个多小时。

  定位不明确。究竟是什么样的客户群?从几个方面来看,应该属于中低端客户,这就必然对应实惠而性价比高的服务来吸引广大的客户数量,并且提高基本的顾客满意程度和合理的增值服务,用户数是关键,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好的case有机会可以作更为深入的分析,在娱乐的时候,还能不忘business。

圣诞

  在被n个人放了鸽子之后,凑到4个人一桌吃了顿鄱阳湖,菜不错,但是谈话内容又回到老路上去了……此处省略数万字不表。
  回到学校,一片喜气洋洋,还收到了学妹的礼物,我来不及找到理由来给自己过节,想想日渐远去的HP offer,想想明天的凯捷二面,睡觉吧,看这充实的日子过的。

阅读全文...

2006-12-17

管理·创业·选择

  今天这几个题目很大,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的,但我还是要提我的一点看法。涉及到严肃话题的时候,我从来不喜欢说虚的东西,尤其在面试和写博客的时候。人获取知识和经验无非来自于个人实践中的心得感受和其他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二次发掘,对于应届大学生来说,个人实践相对有限,个人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往往建立于他人的基础之上,而这两者之间的沟壑还需要学生向工作人的转变中慢慢填平,而这个时候我们也往往面对社会体系对于就学术体系的强大冲击,观点是非难辨,知识稂莠不齐。很多成功地度过这个过程的人往往需要放弃很多无法估价的东西,包括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变化,身在庐山中,不知真面目。我仅希望能记下一些思路上的冲击和火花,以便更为清晰地理顺自己的思路和合评估自己的取向,为以后展提供一点资料吧。

什么是管理?

  根据我十分推崇的右半脑——左半脑——右半脑的沟通顺序,先挑今天比较有感触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来探讨一下:
1 踢皮球的问题
  在大型的企业结构中,一个很常见的管理难题就是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难题。在强大全面的规章制度和清晰的职责划分下,蝴蝶效应的报告提交到了CEO手中:俄罗斯一座矿山的爆炸导致了06财年的大幅亏损。或者更简单一个例子,销售反映供应链太慢影响交货;供应链说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说财务支持不够;财务说销售无力导致预算必须削减,面对这样的报告和这样的怪圈,CEO不知有何感想。
2 授权适当的问题
  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领导犯下的严重错误,但是事实上武侯已经预料到了可能的风险,并做出了包括王平在内的一系列风险控制,但依然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又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授权才是合适的方式?怎样的上下级关系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做好每一件事?
  看过上面这两个问题,先不要继续往下读,花1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如果面临这样的状况,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或原则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先纵观一下现实的商业世界,还没有谁敢说自己能够100%解决以上的两个问题,总是以一种各种各样的方法巧妙地避开主要矛盾,掩饰掉或者忽略掉。确实,短命的 CEO并没有足够的激励去根除这样的难题,实干的创业家也受限于内外界的压力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出充分优化的决定,有志的学者也限于自身条件、多学科知识和资源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能力提出好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充分检验。这一切导致了管理学科的发展看似繁荣,实则漏洞无数,也预示取经之路漫漫。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但分析问题的框架、最核心的行为原则很有限,这些行为准则高度凝炼地对我们的行为作出一般性的持续指导,着这样理论和准则的得出,离不开繁复的数学推导和丰富的实践检验,我如果想在管理理论上有所突破,还是在好好学了博弈论后再说吧,至少比一堆的”经典著作“要更底层、基础,比花里胡哨的管理文章要更为务实、接近事物的本质(所有的科学都是如此,越是基础,越是正确;越是表面,越容易产生错误的假象)。

创业的样子

  今天受于部长唆使,6点半起床开始干活,帮一个创业的师兄打了点小杂,算是感性体验了一些创业的概念,收获很丰富,还有对培训咨询和管理的重新思考,对人生职业规划的再次反省,对“人脉”的一些有趣理解。
  创业确实是件苦差事,冯师兄培训咨询业奋斗近10年,生活有足够的档次,气度也是相当不凡,依然需要辛苦操劳,用心人事,时刻保持两个大脑双核运转(虽然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但明显质和量都远远不在一个档次上),确实很累,我能够看到创业者、销售、市场、咨询所共同面临的巨大心理生理压力,有十足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却对结果完全不可控制,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像思科的师兄一样,爱上这样的生活还是像华为的师兄一样,退出这样的残酷世界。简而言之,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就好比10年前我也不可能预料到我的个人价值观的如此巨变。
  而个人对咨询价值的理解,实际上不在于冯总的忽悠神功,而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合格的咨询师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能够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给其他行业带来价值,即Take advantages from changes 。这种价值来源于对时间和知识的深刻理解,核心竞争力在于超越一般人的理性逻辑思维模式和快速学习素养。第二点是合格的咨询师倾向于运用个人和组织的丰富经验帮助客户解决实际的问题,结果导向、目标明确、绩效可评。绝非简单一个报告就能给打发的。
  人脉这个问题再度变得很有意思,是因为以前确实没有条件让我来考虑这个问题,脑海中仅存的概念还是一本未知名的书上提到的关于强弱关系纽带的理论和新近看到的蜘蛛网的理论。理论的贫乏并为阻止我对于问题本质的思考:)在我在DC的实习中,明显感到个人的价值更多地来自于外在的评价比如职位而非内在因素,看来工作上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朋友的关系和价值更多体现在个人价值观、喜好、素质和能力及其他内在因素。这两者的本质差别直接导致了一个天条:请把工作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分开。这里只是我开始对这个概念开始关心的一个信号,以后会有更多的想法,这里不再赘述。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寒冷的北京冬天,在车上和张mm聊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在饭桌上听创业师兄充满快乐的生活写意,在教工活动中心和热情的学弟学妹们一起 happy,在 KTV中和旧友们一起歌唱怀念(依然脱离不了扯淡主题,汗!),吃上了好久不见梁mm的offer dinner。一个念头自然地涌上心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摈弃常规的观念,从可持续增值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发展,个人想要在有生之年创造更多地价值,依靠的是不断地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只不过过程上存在速度和方向的差异。人生就像一道选择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选项会越来越少,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只能定一些确定的目标作为关键的点来控制自己的命运。
  近期三个目标:英语;博弈论;领导力。

阅读全文...

2006-12-14

惠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今天下午二面面完HP终面,感觉颇为不易,有很多感想要写,回顾一段半年前写的文章,那还是在02级的热心学长们给我们做了一次模拟面试后写下的心得感悟,现在依然觉得十分受用。

个人规划 分析-定位-提高 分析方法 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观察

  面试场地的物品、场地设置、环境和面试官的表情、语言、动作、神态都是值得我们仔细观察的,可能我们从来没有如此仔细地观察过身边的人和物,但对于即将走上职场的我们观察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谁能善于捕捉到最全面,最重要的信息,谁就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与个人目标的实现,有些东西即使一时无法理解,过一段时间以后回味同样收获
不小。观察是我们从一个学生转变成为一个职员的第一道坎,我们需要使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大脑运转的速度更快。

思考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思考,十年磨一剑,走上面试的座位时我们即将面临对我们思考能力的一个直观的体现。从思考的广度来说,能体现一个人对事物理解的全面性与创新的可能性;从思考的深度来说,能体现一个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逻辑性;从思考的速度来说,能体现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实力。思考能力的提高突破点在于比别人多思考一点,每当在自己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再努力想想,能不能再多思考一点?能不能再挖掘一下?能不能再多换几个位置思考一下?已经想出来的结果还有那些问题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优势就体现在与比别人多的这一点上。

效率

  TEAMWORK的效率很重要一点体现在与人沟通时传递信息的效率,比如我们日常用的语言大多是废话,晚上夜聊中所含的信息量就更少了,工作的时候,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语言、文字中传达更为重要的信息,谁的效率就会更高,往往一句话说出口之前大脑中已经经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层次的思考,这样的交流可能对个人来说更累,但对TEAM来说更高效。打个比方,看书比听讲座快,因为对个人来说只用考虑信息的输入,看比听快;打电话比QQ方便,因为对两个人来说还要考虑信息的输出,说比写快,综合比较后TEAM的效率更重要。

习惯

  习惯成自然。我们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了,知易行易、知难行易、知难行难、知易行难这4个层次的内容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而对于知易行难的那些东西,则要靠日积月累的操练来实现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无论是观察、思考的能力提升还是提高做事的效率的提高,都需要养成习惯才能获得持续的加速度。习惯的力量在与将可能的资源转变成为可见的效益。站在平地上我们还能想象出高山上的景色,但只有站在高山上才能想象出更高的山上的景色。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HP的整个面试过程,10月14日网上申请,11月19日第一次电话面试,12月12日第一次群体面试,13日第二次多对一的面试,也就是终面。
   网申基本没什么问题,就是两个全英文的open questions 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也不知道最后是否被公司看到。电话面试的时候比预约的时间提前了很多,我当时掐着表在玩魔兽Dota,激战正酣中的面试电话惊出我一 身冷汗,不过当时兴致正高,也就和电话那边的mm一阵狂侃,聊得很high,连E问都没问就完了,现在想起来也为当时120%水平的发挥颇为得意。12日 的面试的形式是预计到的群殴,好在题目十分简单,沙漠幸存者的物品选择问题,运气很好地抢到了第一个发言的机会,直接一个框架扔出来:先讨论最重要的,然 后最不重要的,然后中间的,最后微调。这个无可挑剔的框架奠定了我的leader地位。其实这种方法谁都能想到,就看谁第一个提了。当初面华为的时候就吃 了暗亏,被人把完美方案提出来了,一点表现的余地都没有,只能尽职尽责当co-worker,恰好又赶上华为7进2,十分郁闷地出局。这里有一个悖论,团 队做项目的目的是把项目做出来,过程并不重要,也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充分体现组员的实力,但当把做项目当成面试的方法时,这个弊病就特别明显。 leader没有问题,但团队成员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把项目做到最好,一方面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特殊价值而非简单地凑个人数,这两者的博弈会严重影响临场的 发挥,而面试管的判决也往往取决于这两者的权重,teamwork spirit 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相比于一面的轻松,二面则要艰难得多,首先,在二十多个候选人中,我排名靠后,面试管已经对于前面的应聘者有了一个相当的了解,又逢晚餐时间,面试管处于 一种疲惫和饥饿状态,天时地利人和一条都不占,只能纯靠实力了。上战场前深呼吸,自我激励,想想以前high的事情,尽量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到兴奋点,自 信满满地踏入面试房间。果不出我所料,我尽量努力把互动的气氛弄得活跃一些,但面试管一个个极度无表情的面孔一次次粉碎我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 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只有死路一条,即UP or OUT的概念。能到这一步的兄弟都相当没有问题,能不能上完全看发挥了,如果不能出彩是无法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的。和商业市场的规则一样,面试并不是一个 60分及格的考试,而是一个“优秀才能存在”的森林,弱肉强食的内涵被充分发挥。面试管的不配合使我难以围绕特定的主题发散开来论述,毕竟人家不感兴趣, 得赶紧换话题阿!而为了避免偌大的会议室里面沉默的尴尬,我也尽量缩短考虑的时间和等待提问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发言,即便如此,我也有几次差点发散得太远 而无法回归主题,有几次回答问题不得要领,过于着眼于宏观概念而弱化了具体的实际例子。比如关于责任的理解和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的比较,虽然我强调了自己的 观点,却无法举出强有力的例子来证明,只能以单薄而空泛的论述表明我的态度,如果说我最后不能拿到offer,这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看来,如何把空中的 问题落地,也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加强的与人沟通的技巧。
  回过头来看看着大大小小的面试,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觉得和通信技术中的编码过程极为 相似,面试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表现自己,不是说废话,而是通过最有效率的方式和面试管沟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即相当于对信息做抽样编码 传输,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和信噪比,并能够准确还原而没有失真。殊途同归,我一直都希望能提出超越一般技巧的原则或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并 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辩证、全面而发展地解决问题,过去的经验只能叫历史,不经过修正不能作为指导未来行为的依据,而修正的指针正来源于世界的变革所 带来的巨大影响,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个指针的幅度越来越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历史在决策中的权重,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明天面完酷讯 或许我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阅读全文...

2006-12-04

三岔口

  这两天的事情有点多,感触也很深,难得现在还能有点感触,以后工作繁忙的时候恐怕再也不会有大学这样有闲心独立思考了。
  
找工作

  广东电信的校园招聘拉开序幕,我再一次信心饱满地去参加面试。满屋子西装笔挺,又见不少熟人,为了放松和调节情绪的目的,再一次和难兄难弟们扯淡聊天,内容不一而足。面试开始,首先自我介绍,原来旁边的mm们都是大牛啊,有来自人大的新闻硕士,各种实践加个人出书;有本科清华的北大电子信息硕士,各种实践加咨询实习经验……于是本来很放松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自我介绍的时候居然忘了说名字,看来这还真是我的一大明显缺点,以后要不断努力克服阿。好在后来的自我介绍还算中规中矩,应该能给面试管留下朴实的映像吧。我平时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自我介绍算是最好的自我介绍,不同的人对面试者自我介绍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对于国企和外企实际上差别很大,尤其在成绩方面,以前没有特别注意,实在是最大的失误,以后一定要避免犯重复的错误。
  
AIESEC XPS

  今天AIESEC的XPS活动办得不错,不过大家仿佛都是心不在焉。开始一个有趣的提问很好地揭示了大家的心理:在场100多人有多少人是SN?大部分举手;有多少人已经match好了准备出去?寥寥数几。毕竟涉及到很现实的流程,大家都不习惯先买椟然后买珠。
  活动的内容还是很精彩,主要包括了怎么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理解文化部分情景模拟的那几个mm倒是吃了点小亏,在“culture”的引导下被男生按着脑袋磕头,后来究其原因并非因为男尊女卑,而是由于女人在该文化中认为比男人更为洁净,有资格接触大地,如果男人想要接触大地则必须通过女人的身体。结果确实令人震惊,看来换位思考、加强沟通永远都是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课。
  适应文化的部分提出了不同文化间沟通的原则:开放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的行动。出国的实习生们有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地观察、认知、思考、沟通、反应。接受可以改变的,坚持不能改变的,不卑不亢,聪明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实际问题。Diversity可以带来冲突,也可以带来无限创新和新的价值,这个取决于我们自己。
  以前有过国外实习经历的前辈们带来了精彩的关于国外文化的精彩讲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拉美的工作习惯差异。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尽兴,但前辈都都留下了联系方式,由于已经提到过的原因这些交流的价值应该在以后会有更好的体现。
  
吴mm保研请客落实

  难得晚上有人请客,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只在祈祷自己以后也能够有足够的底气请上这么一桌,不留遗憾。陈mm一年不曾怎么见,依然学者气度,神色见长,看来保研的学术性人才和工作的忽悠性人才究竟是两条路,在BUPTSTV三人组的领导下,大家聊得一如既往的high,想起面试的紧张情绪,看来我还是更适合在饭桌上聊天,可以在表情、动作、音量音调和节奏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并且能够清醒而逻辑地思考复杂的问题,但毕竟我和刘都是生死由天,无比自信的眼神也平添几分落寞。
  晚上和远在俄国的黄mm聊天,她刚刚已经走出围城之外,不必黯然劳心,却依然能感到淡淡的忧伤和对前途的迷茫。想到自己,我清晰地看到了那只蝴蝶带着沉重的身躯在雨林中飞舞,却不知下一次的振翅会带来怎样的一场风暴。
  已经接近了岔路口,朋友们依旧是朋友,至于以后的生活呢?这个变化有点快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