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8

关于信息社会有品味生活的一点学术分析

  有时间没更新博客了,一直都比较忙,除了完成了论文的目录之外(五天闭关的成果……)就是多看了些博客文章了,一直都没有在文章中涉及严肃话题,此番阅读较多,歪想较多,进行下列学术探讨。

首先说说博客

Blogger的历史
  Blogger 是由旧金山一家名为 Pyra Labs 的小公司于 1999 年 8 月创办的。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5日晚上7:41,所有媒体包括当事者都还未正式发布任何新闻,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也是最著名的IT博客之一Dan Gillmor,在他的个人博客网站率先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公司Google购并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服务网站Blogger.com的母公司Pyra实验室,题目为:博客步入辉煌时代。此时,距博客中国在中国率先“吃螃蟹”仅仅过去了半年的时间,而时下如日中天的新浪博客则是在2年6个月后才成为国内首家正式推出Blog频道的门户网站。

  blogspot真正意义其实是作为blogger的托管服务,一家的东西当然用起来更方便,但也导致了中国GFW的无限封杀,直到06年8月才正式解封,然后到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历经5次封禁和5此解封(参阅月光博客),但做为世界老牌劲旅,Blogger 与其竞争对手的显著优势在于有强大的模版编辑功能,模版完全支持HTML编辑,你可以把Blogger打造成一个专业的站点,对于HTML及CSS的高手Blogger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今简易的操作更是让每一个菜鸟都能轻易上手,另外加上rss订阅博客能够穿透GFW,使得blogger中国的队伍越发壮大,而google大家族中其他强势产品的综合优势(google picasaweb——1G免费空间的网络相册、google anayltics——超级专业网站分析工具等等,google reader——第一在线订阅工具,这一切,仅需一个gmail帐号),使得每一个blogger都可以说:google的感觉,真好!大而全的产品线、强势互补的优质服务,使得新浪百度msn space之流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超越。如同宝马之于汽车,小黑之于笔记本,诺基亚之于手机的感觉,追求点击和访问数,去新浪搜狐;把博客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去blogger。那么,什么是博客的真正内涵呢?(广告终于结束了……)

  我的观点:写自己的博客对个人来说是记录自我的永久笔记本、人际交流的高速公路、个人品牌的窗口;看别人的博客则可以提高个人能力和修养、巩固社交人脉、扩大发展机会。

  这只是我想到的一些点,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不再赘述,只是更想在这里表达我的一种意愿:希望大家真正思考博客的内在意义。老徐的博客访问量据称年底破亿、仅靠博客广告就能维系升级,难道这真是我等普通草根百姓所追求的东西么?如果大家并不把那些垃圾点击当回事,而愿意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回首自己当年的历程;愿意和久不相逢的老同学建立一座平凡的桥梁;愿意在初识新朋友时告诉他自己的博客和相册地址,这是多么令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到愉快的事情啊。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也有十多年的历史,网络真的满足了人们交流的需求么?过去人们在固定的地方保持着相对狭小的交流范围;如今人们通过网络这样方便的工具使得交流变得更加有效。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网络的出现并没有降低人们沟通的标准,人们手机上的通信簿从来不会超过200人(特殊行业除外),常联系的人就更少。人类的交际能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摩尔定律的速度,网络促使着人类社会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精英和草根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明显,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一定伴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不可遏制的变革,守旧保守的思想将会被历史大浪淘汰,积极应变创新者才会扼住时代的脉搏。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给自己一点写作的压力,勇敢地迎接挑战,和时代一起成长。

再看看阅读的问题
  其实阅读包括很多方面,理性方面的无外信息、分析、总结;感性方面的无外小说、散文,渠道就更多了,现在常见的有报纸杂志、门户网站、论坛、专业网站、博客、电子书籍等。我基本什么数都还看点,但时间长了,就会有一些基础的疑问:我为什么要阅读?世行行长的女友和我有什么关系?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理念和我有关么?2000年的皇帝我为什么要知道?我为什么要看一个白痴在山上发自肺腑的感受?基于自我出发时,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功利,那我在这里就功利到底一把。

  我的观点:提高个人修养、锻炼思维能力、感受变革潮流、掌握时代规则
个人修养:通过看小说,特别是历史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比呆板的教科书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并有激发创新思维的更大可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锻炼思维能力:人在江湖漂,怎么能没有两把刷子?首当其冲的,反应一定要快,思维迟钝是最没有潜力的表现,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则需要建立在长期锻炼用脑的基础之上,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
感受时代潮流:发展地看问题。有了足够的理论而避免被认为是事后诸葛亮的最好办法是在下一波浪潮中拔得头筹。
掌握时代规则:世界是扁平的?世界是摆平的!

  我现在的阅读习惯就是用邮箱订阅了麦肯锡管理季丛、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FT中文、世界经理人来保证日常的信息获取(辅以google news看下当前热点),基本摒弃了所有的门户新闻(除了性暗示就是娱乐八卦再有就是用脚都能想明白的时评和被曲解的了的新闻),广泛阅读google reader 背景各异不同思维牛人的博客(牛棚中的模范黄牛——新华信老大赵民),如果值得再看一遍就标注出来,如果对工作有帮助就记点笔记,顺便看看老同学老朋友都有啥新情况,如果有谁推荐有好书分享则马上豆瓣一下看是否感兴趣,列入待读书的名单,网上下载不到则买之,作为以后空闲时候的精神粮食。

  信息时代的知识革命,意味着人们需要在庞杂的信息大漠中找到自己那一块绿洲,但是我们需要基于那种标准来选择呢?如果不想如我这般功利,那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能让人崩溃掉,无论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连续十部该类经典书籍的阅读都能让人充分理解无聊和空虚的意义。不过这时候看看哲学倒挺管用……所以还是功利一点好吧,在这个获取信息的成本如此之低的时代。

  有人说盖茨和乔布斯正好是理性&感性领导的典范,而人的左右大脑也充分在争夺话语权。我目前是理性思维占上风……暂不接受感性问题讨论……

1 条评论:

Marcy 说...

请注意更新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