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2

兄弟们在考研,我在滑雪,晚上大家搓了一顿

  忍耐不住前次滑雪的良好感觉,在论坛上买了两张滑雪票,和robbie一起去昌平滑雪。坐在前往昌平的919上,想起奋战了半年,如今在教室里决战考研的兄弟们,想起自己一年前下定决心放弃考研专心准备工作,想起高三复习时的勤奋,别有一番滋味。

考研

  听说考研的题比较难,我虽没有切身体会,但联想到当年参加高考,感慨万千。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03年高考,着实令广大考生惊吓不小,超高的考题难度对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是一次双重考验,机缘巧合我能走到现在这一步,真不知道我应该感谢还是憎恨那次高考。去年考研的题相对简单,n多超400的高分,今年便难了很多,看来我辈80后也算是不容易的一代了。



扩招



  大学扩招了,必然工作难找了,GDP不升反降,应届生的增长速度年年递增,傻子都能看出来扩招的这一批学生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也怪自己当初眼神不好,填报志愿时饱览群策,也没有看到4年后大学应届生这样艰难的境遇。有人疾呼:大学生要先就业后择业!大学教育只是通才教育,大学生应把心态放低!呵呵,当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我听到的可不是这个。如今,扩招仿佛又被“紧急叫停”,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如果短期的繁荣辉煌能够弥盖住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腐朽的制度和错综的关系能将几代人死死扼在掌中,那也无怪乎区区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小问题了,和谐社会嘛,大矛盾还有N多。



滑雪



  此次滑雪比上次颇有进步,已经会拐弯拉!但是以前没有研究过今天这个行动,实在是失败。

三点感受:

1 雪质太次, 都结冰了,虽然今天太阳大,也不能这样啊……直接导致摔了n(n〉20)跤,该摔倒的地方都摔倒了,我真的很想说:我是来滑雪的,不是来滑冰的……



2 人太多,资源极度稀缺,排队n(n〉20)长,前期准备不充分,时间极大地浪费在排队上……不过也延长了摔跤的间隙



3 服务太次,除了延续上次的it信息化太差之外,还多了一项餐饮的罪状:这个地方居然没有厨师……所有可供食用的东西包括香肠、烤玉米、难吃的火锅,垄断也能这么有创意,难道老板和厨师有仇?





  晚上兄弟们聚餐福口居,虽然对于前途不免黯然,但大家依然吃得很high,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未来靠自己去创造。



  Bless all!

阅读全文...

2007-01-11

《大国崛起》观后感

  花了三天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了央视的《大国崛起》,讲述了五百年间大国的兴衰历史,对崛起和没落的原因作了细致的分析,引导了观众对于未来中国的思考,确实不错。看了一堆头衔比我简历还长的哥几个给的评论(真不知道他们也是否有时间全部看完),我也来个班门弄斧,就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写下以下心得:



坦诚



  这个片子对我最大的冲击首先来自于它的表现形式,十分坦诚,话也说得很透,问题也提得很是到位,为什么我小时候就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片子呢,看到的尽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历史教科书,考得又是理科,历史基本不会,白义务教育了。还是现在的孩子好,从小就能形成健康积极的历史观,肯定比我少走弯路了。



大国



  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把一架小飞机所有零件按比例扩大10倍,造出来的大飞机却无法飞行,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样,1亿人的大国和13亿人的大国面对同样的问题却很难有同样出色的解决方案。西方的民主诞生的根基来自于很小的地域、很少的人群,中国没有办法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能走自己的大国之路。摸着石头过河,没被水冲跑就不错了,多一些感恩和努力吧。



精神



  中国人向来缺少开放和创新的精神,这个和内陆文明的积淀有关,但事实是,适者生存,现在确实是一个需要开放和创新才能成功的扁平的时代。怎么办?可以保留民族特色,没问题,但有悖于开放和创新的特色不能要,为什么,先吃面包再赋诗,顺序不能错。



人权



  西方对人权看得很重,并一直批评中国没人权,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是被老美故意搞复杂了。想想当初美国的农奴制度讲不讲人权?就这么简单点破事还打了4年仗才搞定(还差点没搞定),反过头就说中国没人权?其实个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还是有冲突的,计划生育就是典型的抑制个体权利换取整体利益,现在的中国和20世纪初的中国比好多了吧,谁不想自己多一点权利呢?慢慢来。



  看完大国崛起,又看了日本一个关于中国和印度崛起的访谈类节目,同样是头衔很长很长的人,从美、日的立场换成中国的立场做换位思考,也是很坦诚地把问题放到桌面上来谈,谈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感觉颇受启发,不管中国是否能开放言论自由,我们也要尽量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被动地接受“对”到自己发现“对”,怎么说都是进步啊。

阅读全文...

2007-01-04

2006年终盘点

  最近事情偏多,明后天还有裸考,今天抓紧盘点。



年度大事



春天,确立找工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开始准备中英文简历,自学CCNA,理想是当一个售前工程师,在和人沟通的工程中实现价值。



夏天,总结学生电视台的发展历程,享受《意邮未尽》合辑发布胜利果实;聆听思科年后ASE海外培训生计划宣讲会,下决心要努力进入思科(事实证明很惨痛……)。



秋天,历尽千辛万苦确定神州数码市场部实习岗位,初识现代IT企业,三个月的实习,学到很多,也交到很多朋友,受到神州数码“负责任并持续创新”价值观的同事们敬业精神的深刻影响。十一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同游云南。



冬天,全心全意投入到找工作的事业中,同时加入AIESEC成为北邮分会首席成员,认识到了北京高校的很多牛人和朋友,极大地拓展了视野和思维方式,在2006最后的日子里拿到第一个offer(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显著的几点变化:



  对大学的好感不再。唯一值得怀念的东西只剩下图书馆,也就这个安静而充满智慧的地方将来能给我一个回到母校的理由。而原本让我兴奋无比的网络资源在我还没有离开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历史,很是伤心。



  认识了一批优秀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背景、位置、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努力地学习、工作,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这个社会,并期望在这个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我只能说,认识你们,是我的荣幸(甚至不需要你们认识我,哈哈)。



  选择Google,选择一种生活。谷歌中国的推广不力被归咎于对于中国文化的不理解:google提倡的精英文化和中国的大众化口味不匹配。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周弘伟在杨致远到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老大去中国的网吧看看中国网民都在干什么,这就是中国国情。但是除了伟大的地壳运达和同样伟大的金盾工程,我实在找不出不去爱上google的理由:在下属数十种产品的任何细分市场,google都稳居前列,而协同化的规模效应更是带来了无可伦比的用户体验,工作效率空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个人的信息获得、处理、发布能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一个“精英个性”时代的到来。



  用博客去看这个世界。古代的统治者汇举国之人力才能完成收集信息、分析决策、发令执行的过程,现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电脑前的普通用户就可以做到,甚至不要求他是一位专业的工程师。超越想象的技术环境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体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blog提供了一种社会中个体直接面对的机会,性别、年龄、地域、收入、阶层……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障碍。人们可以更方便更高效地学习、交流、进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超越过去的价值。



看过的书籍:



狼图腾 联想局 蓝海战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谈判是什么 职场动物进化手册 营销战 细节决定成败 管理就这么简单 沉静领导 Vault_Career Guide to Case Interview_2003



07展望



朋友们都能有个好归宿,有个光明的前途并且都养成写blog的习惯(信息量要高,别让人看了半天还不知道混成啥样了:)



工作落实,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我不是杰思,我在克丁)



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不管短期压力多大,困难多重,这个一定要养成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找个mm分担房租……哈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