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30

谈谈宏观的vison,电信网和互联网

  自从据了可怜巴巴的江西电信,被牛逼轰轰的广东移动b4后,再次迎来了难得的一个外企的面试机会——凯捷咨询,虽然对这个公司的认识仅停留在世界500强,中国做得很烂的层次上,毕竟是唯一家给我面试机会的咨询公司,还是难能可贵啊!如果再把我招进去就赚high了!下午的面试自我感觉良好,总算是在长达数周的面试中扬眉吐气一回了。以前的面试不是问得我哑口无言(上来就成绩单、排名、奖学金、学术成果,那叫一个汗阿)就是我说啥她也不明白,两头不爽(眼看着说着说着那头就没动静了,或者双方同时沉默长达10秒钟,汗……),今天总算是正常发挥了一把,然后获得了生平的第一次有人夸我英语好,相当受鼓舞。在大学里面相当一度长的时间内都是自我激励,难免有点心里发虚,看来人真是个很感性的动物。
  晚上放弃了去听北大的前辈们讲海外经历,暗自揣摩也能想象到差不多的情况,海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都相当具备挑战我们视野的能力,还是那句老话,不加入AIESEC还真不知道中国有多好,强烈建议以后广泛开展这样的活动,不过我年纪大了,不能去扶贫或者作慈善了,毕竟要优先考虑职业规划了,如果刚上大学就能接触到这样一群优秀而有活力的年轻人,有足够的机会去面对充满挑战的世界村,我的眼界一定比现在更为开阔,不过在北邮这几年倒也没有虚度了,不必后悔。
  取而代之我去听了世纪讲坛的4周年庆典暨一帮大忽悠的扯淡,以下是名单:
  嘉宾主持: 项立刚(这个人真不是一般的2,多介绍点)通信业第一大刊《通信世界》社长兼主编,北邮世纪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毕业,长期关注中国IT业、通信业,发过较多行业观察文章,获《北京青年报》“燕京大写手”称号。参与《学电脑》等多个媒体创办。
  对话嘉宾: 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话嘉宾: 曾剑秋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对话嘉宾: 陈金桥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
  对话嘉宾:王志东 中国IT界著名人士,新浪网创始人,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对话嘉宾: 王峻涛(相对比较不出名,多留点介绍) 1978年越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99年负责建立北京连邦软件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任北京连邦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首席信息官)、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1999年创办8848网站,先后担任总裁、董事长。该网站自1999年1月从四个人、约16万人民币起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企业。1999年11月,Intel公司总裁贝瑞特访华,称8848.net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2000年1月,8848被中国互联网大赛评为中国优秀网站工业与商业类第一名;2000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称8848.net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2000年7月,8848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前十大网站。2001年,CNNIC的调查显示,8848是中国工业和商业类网站被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于2001年1月1日起,随着8848的业务拆分,兼任北京时代珠峰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2001年11月,与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立西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是该公司的高级顾问。
  本来还有方兴东大哥要来,后来给换成了搜狐的一个副主编,这档次也差太多了……
  从开场的ppt、朗诵、布置被我心里骂了个狗血喷头,现在养成习惯了……做什么事情都得向外企靠拢,如果组织策划得连BUPTSTV都不如也实在太次了。出场的焰火倒挺有创意,不过放着林sir的亲笔签名不利用白白浪费资源俨然比当年我们做忆邮未尽的手段差远了。 至于内容不想提过多,我觉得台上的几个大忽悠都挺郁闷的,怎么就碰到项总这么2的人,提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傻:1分别谈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理念2选服务好有管制的小路还是没服务无管制的大路3吃豪华酒店还是大排档,我心里就在想,你侮辱北邮人以及我的智商也就算了,不用带着把台上的那些大哥也侮辱了吧。不过项总自己并不自知,还傻乎乎地掏出自个的手机隔着不到一米的距离一个劲地狂拍老吕发言,大哥,好歹你是个嘉宾主持阿,这回算是丢足了面子,真不知道这种人怎么就能上位的。
  果然,台上的大哥们也不是省油的灯,电信网和互联网两派在自己pk之前就把项总给pk了,王志东说你那什么破比喻阿,有这么比的么,最多把电信网比作铁路,网业不分离,把互联网比作公路,网业分离阿,吕院长直接把这个比喻发挥到极致,三言两语点破主要矛盾:现在就是高新技术带来了产业链的重组,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大家重新洗牌呗。王总大倒苦水:国家政策不明确,收费都不说怎么收,较我们做互联网的怎么发展?陈金桥回应说国家也在探索,管治下的竞争,决策要乐观而谨慎,王总您再等等吧。基本就这么个意思,吕院长还是口舌之利不减当年,和陈金桥力挺3G,没有需求,是因为服务的需求没有被创造出来,只有看到了服务业对需求的不断拓展,才能正确地把现在的投资成本握未来的产业规模。
  实际上,我认为不管什么辩论,并不在乎技巧,成败与否到最后总会归结于信息的不对称,掌握优势信息的一方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我现在不也就一直在努力学习、获取掌握更多的信息,或者说资源么?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能够有足够的话语权,改变一些东西吧。

阅读全文...

2006-11-19

找不到工作,也得谈职业规划

  华为还是没有给我机会,一面的14名参与者中估计3人进入到下一轮,我们这一组的7人中只有两位mm晋级。我相信华为只是让我过把面试的干瘾然后理直气壮地cut掉。屋漏偏遭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腾讯也把我b4掉。本来我并没有出现在腾讯第一天通知的名单当中,为了去霸王面和同学一起在腾讯办公室门口站了4个多小时军姿,结果收到了面试通知是第二天的,真是让我哭笑不得。第二天,务实的面试官针对我个人对互联网的看法穷追猛问,我平时并没有对互联网如此狂热,也没有研究过具体的实例,回答的水平有限,作为当天第一个面试者,我光荣地成了烈士。
  事到如今,我找工作的进程又回到了起点。郁闷之余,参加了AIESEC在外经贸的career day的主题活动。其实我的心情是相当矛盾的,对于我这样一个结果导向严重的人来说找工作这样差的现状几乎无法带给我做其他任何事情的信心,好比2000的中国互联网不会给纳斯达克带来任何信心的感觉一样。既然没有笔试面试,不如换一下心境,想到以后这样承受压力的机会肯定少不了,大四的粗浅经历也算是以后职场的小小试练。
  外经贸的AIESEC不愧是大陆区里面做得最好的,一天的career day 在最初的安排就能彰显功力。8点半走进宁远楼,就能看到醒目的海报和路标提示符,事先我并不太关心内容,见到了海报的宣传上一连串眩目的title自忖今天没有白来。
 
东亚银行副行长 徐洁女士 职业生涯

  撇开稍显乏味的开场白和赞助商精美的杂志,东亚银行副行长徐洁带来了第一个演讲。首先提出两个问题:
    1 你认为找工作的过程中什么最重要?兴趣、专业知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还是运气。
    2 你认为第一份工作不满意怎么办?忍耐、去考研还是在适当的时机跳槽。
  在场几百号人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多少让我有些惊异,选择前两项的超过90%,我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运气。徐女士也表达了他的惊讶,同时开始分享她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本科农学专业,毕业时在中科院农学研究所实习4个月,虽然对师兄老师的敬业精神十分敬佩,却还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依靠父亲的简单关系到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打杂(我个人对打杂的定义为一个组织的非核心可替代但不可或缺的事情,无贬义),在两年的工作中,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努力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三门考试,并依靠物业管理公司一个勤奋的香港老板的简单推荐来到了东亚银行打杂。在最初的两年中,东亚银行只在北京设有代表处,并不算分支机构,只能从事与金融无关的业务……不过这也是一个接触和人打交道并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他从行政到人事到市场到业务,并且承担了北京办事处升级成为北京分行的重要工作,在参加了大量的公司培训后得到了这个title,而这也意味着另一种意义工作的新起点。
  “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一定要坚持”这两句话是当时的香港老板送给她的两句话,也是徐女士对于职场的态度。我认为她职业生涯颇有塞翁失马的意味,她却自认为机会实际上从最开始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工作中就已经悄悄来临。其实不管多么严厉苛刻的老板都会给自己的下属机会,下属工作做得好证明老板的工作好,员工工作好代表着公司是个好公司。我们应该尽心工作、用心地想出好的主意,努力和同事沟通,豁达地面对不公平,积极地面对变化和挑战,而不用理会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如果人人都愿意和你合作共事,那你的机会就不远了。
  “毕业后到成家前的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要浪费20岁到30岁这些宝贵的时间,多读一些书”她在工作的前5年中,周末通常都要比平时早起去上课或者学习,而她也坦诚地表明随着年纪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时间无法自由支配,想回到年轻的那个状态已经不可能了,年轻人有必要具备一些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概念来帮助自己去学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知识。最后,她提到了一项她在香港做得很有意思的拓展训练,8天的时间内,在一个小岛上完全同外界失去联系,前3天的时间内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规定的路线,后3天的时间则要在海上度过。人在全新的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和可以激发的潜能都是难以想象的,在爬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又一次受到一只猴子的影响队伍在40度的高温下走错了方向,也包括所有人都要训练自己在皮划艇翻船后的逃生技能。最后一天则用来好好反思自己前几天的表现。实际上,职业生涯中很多目标和观点是没有对错的,你不知道我不知道,CEO说不定也不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去创造,去选择。
  在演讲结束时,她推荐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我随拜读过此书,却限于经验和阅历,至今无法完全体验到作者所在高度的那种感受,以后仍然需要做很多事。

长江商学院国际传播与营销主管 颜之华女士 职业规划

  本来演讲没有什么好说的,倒像是科普性质了,不过颜女士作为一个准妈妈,言行举止尽显优雅气质,中等语速的全英文交流基本没有任何障碍。在她的演讲中有提到人际关系中弱关系纽带(weak-tie)的重要性,暗合我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中的内容,即一个人人脉的成功,不是依靠那些很强势的朋友关系,更多的是那些很弱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人想要成功应该怎么做就很明显了。
  另外,她提到了对于有志于做管理的人来说,B-school is not a better, it is a must,并且建议工作几年再去读MBA会有更深的体会。看着长江商学院上一串串吓死人的学员title,回过头看看这所传达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管理艺术的非赢利学校,以后是否我也能有这样的荣幸在这样好的环境里面成长呢?
 
新华信副总裁 李开彤 中国的管理咨询

  新华信作为中国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龙头,做事十分务实,上来就谈到了自己的愿景:正确的战略,有力地执行,做中国管理咨询的实践派。实际上就表明了老牌外国咨询公司由于成长与成熟的西方市场环境,很多理论和做事的方法到了中国执行效果不佳的状况。
  演讲的开头很有意思,李总从刘备讲起,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为什么落魄至卖草鞋的地步?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管理制度已经从家族分封过渡到了职业官吏,造就了中华文明2000年的强盛,实际上中国的管理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而管理咨询虽然在中国只有10多年的历史,但很多组织本身的管理成熟度低,组织管理者素质较低,都造成了对于咨询这样一种外力的强烈需求。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不从GDP看,仅从中国占据世界500强的企业相对发展速度就可以看出,这也预示了中国本土咨询的良好发展前景。最后,李总送给了我们5句话: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殊途同归,也是同学们的历史使命。
  掌握知识的本源,不能盲目跟风。
  活学活用,不要迷信权威和外国。
  有什么样的眼界,就有什么样的成就。
  管理咨询是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这5句话我并不觉得有多么精炼,至少很难记住,或者以后能有更深的体验吧。结合李总中间有一段把我讲睡着了半小时的经历,以至于我一度很怀疑新华信的实力,但转念想到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workshop,李总这样大title的人来给我们做宣传已属不易,还想要人家在江的绘声绘色也太难了。
  管理咨询的文化是平等、简单和竞合,李总自称公司内部从来不称“总”字,从赵明开始就是直呼其名,确实在小事上也体现了自由和开放的意味。李总推荐我们一定要读一读管理和金融的书,当然首先力推新华信的《咨询的真相》《决战》《年轮》,要做到有能力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强调case study只是锻炼思维的工具,并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的一个比喻十分经典,做咨询业就像是弹钢琴,做企业就像是拉二胡。弹钢琴有很多个键可供利用,技艺高超的乐手熟练地运用各个按键可以弹奏出美丽的乐章,但只有两根弦的二胡要想奏出优美的曲子则需要乐手对有限的琴弦最深入理解。
  
英国商会财务总监 Barry Livett How to become a CFO
中金 罗衡 Investment Bank
绿色和平有毒物质防污染项目主任 岳毅桦 绿色和平组织

  第一个老外讲的内容比较简单,但英文实在彪得太快,只能听懂50%,不过也能理解所讲的内容都很基础,对于ddmm们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中金的罗衡俨然一副大忽悠的派头,深入浅出地把投行的知识讲得十分透彻,不过倒也彻底杜绝了我跻身金融世界的幻想。Greenpeace的岳小姐只有26岁,为了迎合听众的心理,把同HP斗争的经历讲得绘声绘色,结合其他方面的介绍,也算消除了我一贯对于NGO的偏见和误会,进一步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生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Yes, it is a amazing world of diversity and I am willing to share my feeling with you guys with different values and visions.

阅读全文...

2006-11-15

找啊找啊找工作,找到一个好工作

  说起找工作,话长。
一年前的现在,我正在关心北邮人论坛找工作版,时时跟踪和找工作相关的信息,试图能把握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得到的结论再简单不过:三五年内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差,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也无论是任何行业。国家GDP的增长带来的就业岗位远远赶不上扩招带来的大量高校毕业生求职需求。在政府没有任何倾向性政策出台的情况下,社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的提高远远高于薪水的提高。在这个残酷的就业环境下,从高端的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压力由上至下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找工作的大学生上。
  半年多前的寒假,我正处心积虑地开始准备我的第一份简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早早研读完毕hiall的《求职圣经》、《从无领到白领》、《剪裁人生》等一系列大学生求职的经典著作,制定了本人的大学求职规划战略:立足于通信行业,在市场、销售和咨询行业寻求实习机会,并以此为跳板,在找工作的硬仗中谋求更高的职业生涯起点。Hiall的书写得真实不错,Hiall的创始人rokey和大忽悠许毅也算是有点货,以至于我决定将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条件推荐年轻人们好好读读这几本书,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在开学不久后也参加了02级前辈们为我们准备的模拟AC,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受益匪浅。毕竟找工作是一个体验的过程,面试当场的压力和环境的感觉更需要的是身临其境的体会,理论方面的知识仅仅是成功的一个很基本条件。
  四个月前的今天,我在数次寻找实习无果的情况下终于成功落户神州数码,作为本人职业生涯的真实起点。我所在的部门全称是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系统实业本部基础网络事业部市场部,冗长的名称除了能表明老大们的级别似乎没有其它用途,以至于我向他人介绍起来直截了当的说,神州数码就是做代理的,代理很多外企的东西,其中有个贲门专门代理思科的东西,还占了50%的思科中国的市场份额,一年10来个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这就是我所在的部门了。市场经理很nice,市场部的同事也很nice,现在回想起来,在神州数码的短短3个月,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其实人不管在哪都能学到东西,特别是在全新的环境下尤其如此,而对任何一个职场新人来说,第一家公司总会给他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于我来说,这个烙印就是神州数码的企业文化:负责任和持续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觉得这个企业文化的高明之处,以至于直接将其转移到了北邮学生电视台的文化中去,也许ddmm暂时并不太懂这句话的意义,但我相信他们以后会感激在大学中能够有这样好的机会去接近这样一种企业的文化。
  一个月前的今天,我正风风火火地敲击键盘、点击鼠标,频繁于各种网申,然而天不遂人愿,至今只收到过华硕、惠普、北京移动、艾默生、锐捷、滕讯的笔试面试通知,hp的电面之后便杳无音讯,北京移动在我不能安排笔试的情况下对我也说了88,而华硕则在我开出了4k-8k/m的薪水后直接将我鄙视,找了两个“对薪水不怎么在意,更在意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的兄弟进入了下一轮面试,着实令我很窝火,不过后来听说有华硕员工的工资不到3k/m,也就能够大致体谅公司的苦楚了。
  艾默生的求职之旅在昨天落下帷幕,经过了残酷的4面之后这家温文尔雅的世界500强公司平静地发出了offer的通知,我被没有悬念地排除在外,中间曲折太多,不一而足。三大遗憾:一是考虑不周,没有给以前有过一面之缘的艾默生的清华的销售打探一下;二是过于紧张,发挥太滥,在各个环节的发挥都只有50%的平时水平,实在有失水准;三是没有能探听出艾默生的求才标准,拖了四五天依然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和公司文化匹配,完全无法针对公司对人才的偏好作出相应的反应,眼睁睁看着自己感觉一般的面试兄弟喜气洋洋地将offer签掉,然后用着更为复杂的眼神瞟一眼我们这些loser。
  谁叫咱选了销售这条路呢?压力可成为动力,同情会变成鼓励,嘲笑将激发勇气。昨天easy过了锐杰一面,但今天华为却没有给我第一面的资格,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霸王面,在苦缠滥打3个小时后,hrjj终于同意最后给我们安排一场面试。我一向认为没有战斗到底没有什么资格向后人讲经验,没准还是误导。所以至于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全文...